赵小侯索性宣布收工,拉着侯平飞和实验室的人去厂区的美食一条街喝酒。

  没法,这年头,大夏的人情世故就这样。

  尤其是和厂矿的人打交道,你不喝酒,天然就有点隔阂那种。

  等到一群人喝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也就进入到称兄道弟的地步。

  等到次日,大家聚集到实验室的时候,看到彼此都感觉关系融洽了很多。

  至于航发测试,赵小侯就没有亲自上手了,而是交给了实验室的人。

  毕竟这航发测试台是人家的,人家太熟悉了,测试起来就要方便很多。

  赵小侯只需要等在旁边看数据就可以了。

  有一说一,燃气轮机企抛到一边,赵小侯所见过的测试里面,这航发测试算得上是最震撼人心的了。

  当引擎启动之后,蓝色光焰向后喷出,使得航发测试台都吱嘎吱嘎作响,就好似一个不小心,航发测试台就会解体,然后引擎会像一只火箭冲出去。

  这玩意后面焰尾的温度是相当高的。

  就算是铁棍这样的金属,送到后面焰尾去,最多十多秒就融化成液体了。

  那个实验室里叫小张的年轻研究员,就用长夹子夹着一根铁棒去试了。

  那根银白色的铁棒转瞬就变得通红,然后软化,没十秒时间就化成了一滩铁水落在地上。

  实际上,这并不奇怪,因为战斗机引擎的尾焰即便是红色时,也有700度以上。

  而像这种蓝色焰尾的温度应该在2500度以上。

  那个小张还说感觉这尾焰的温度比较高,可能有2600度。

  实际上,经过测温,这蓝色尾焰的温度达到了2610度。

  不得不说,这个小张似乎有种天赋。

  而蓝色尾焰的温度这么高,也让飞机制造厂实验室的人感觉有点兴奋。

  因为大夏的战斗机由于设计的关系,尾焰的温度都比较高。

  而尾焰温度越高,那么就意味着战斗机的速度越快。

  当然,以前的一些战斗机引擎尾焰温度更高,甚至于达到了2700度以上。

  但这也没用。

  因为那些拿来测试的战斗机引擎在尾焰这么高温度的情况之下,内部温度也不低,最终不得不停止测试。

  因为那些引擎在高温作用下,快要烧熔了。

  这就是材料不过关了。

  可赵小侯他们送来的这台引擎,却超出了实验室众人的预料。

  用了两天测试了冷运转→慢车→起飞状态→最大连续功率状态→慢车→停车等等环节后,赵小侯就让实验室的人直接进行到航发报废测试。

  说白了就是测试一下航发的寿命以及稳定性。

  看这战斗机引擎在连续运转多少个小时之后才会报废。

  实际上,那些战斗机引擎的寿命时间都是这样测试出来的。

  只不过,这样的测试往往一般都放在最后阶段。

  因而航发这玩意造价太昂贵了。

  一旦进行航发报废测试,那么就意味着这台引擎彻底报废,连修都修不回来。

  只能当成废料处理。

  当然,这个航发报废测试,不但要报废引擎,就连测试的时间也会很长,并且会消耗大量油料。

  说白了,测试这么一次,成本至少在几千万以上。

  虽说项目已经有1亿的军方拨款了,但赵小侯依然感觉肉痛。

  难怪全球那么多国家,能够自产战斗机的国家就只有5个。

  而能够自产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就只有2个。

  一个是丑德拉斯国,一个是大夏国。

  至于有些国家能够生产引擎,航电等等设备,但他们没有设计生产战斗机的能力,只能够充当配件供应商。

  就好似之前向大夏供货的国家就是如此。

  至于为什么会如此,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赵小侯估计自己这台q1航发的寿命至少应该在3000个小时以上。

  实际上,赵小侯这个项目在飞机设计院这些专业人士的眼里,有点好似草台班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家设计一台航发,在设计之初,就定好了这台航发的寿命。

  人家设计航发之前就要先定好航发的各项性能,其中包括寿命。

  甚至于每一个零件的寿命都要先确定好。

  之后,项目组的人为之攻关,以求完成项目规定的技术指标。

  至于给零件乃至于航发定寿,往往都是项目组的总工程师来做。

  因为只有对这个行业了解最深的技术人员,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什么地方用什么零件,哪个厂家生产的零件能够达标等等。

  你连哪个厂家能够生产什么技术指标的零件都不清楚,那么你这个项目基本上就完蛋了。

  而赵小侯这个完全就是以力破局!

  他是先做出了颠覆行业的单晶熔炼炉之后,再来研究钛基合金,最后才是通过单晶熔炼炉,将引擎做好,送来测试。

  至于这个航发能够达到什么技术指标,他之前是没有设计过的,并且小刘那个设计图由于只是练手之作,也没有标记这些。

  赵小侯也只能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面来推测航发的寿命。

  在西南飞机制造厂那些实验室人员的眼里,赵小侯就好似在玩一样。

  但通过这几天的测试,他们在得知这台引擎的各项性能数据之后,被震撼得不轻,并且整个人都处于那种好似挨了一颗震荡弹的感觉。

  脑海麻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人家玩一样的项目,都搞出了这样性能爆表的引擎。

  这还有天理吗?

  整个飞机研发行业,每年国家投入的资金过千亿,其中有大半都是投入到航发上的。

  结果这么多钱投进去,还不如一个半路出家的数学家?

  这简直就离谱!

  当然由于数据保密的缘故,他们也不敢将事情给厂里说。

  侯平飞倒是看到了数据。

  问题是他压根就不是科研人员,只是一个文科毕业的工作人员。

  他根本就看不懂数据。

  因而他以为这个引擎和他以前接待过的差不多,性能也就普通,厂里赚点外快罢了。

  从航发报废测试开始,赵小侯就在实验室里有点待不住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最新章节,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无限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无限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