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外壳则是三层,其中钛合金为内层,超高强度碳纤维为中层,光电碳纤维为外层。

  这样既能够让太空采集船拥有较高的防御能力,其次还能够利用光电碳纤维发电,节约一些携带的化学能燃料。

  当然,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这艘太空采集船仅仅只是一个实验品。

  赵小侯也没想着让其去小行星带采集资源什么的。

  只要其建造成功,能够环绕蓝星飞上几圈,那么就算是成功了。

  将建造太空采集船授权给1号智能AI之后,赵小侯就将注意力转回了可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设计图的补全。

  毕竟就现在来说,这玩意太重要了。

  一旦补全成功,那么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之后,人类就称得上是真正踏入了星际时代的门槛。

  当然至于完全跃入星际时代的话,就需要人类文明拥有殖民外星球的能力了。

  但饭总得一口一口的吃,路也得一步一步的走啊。

  可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的补全在推进到95%的时候,就有点卡住了。

  这并不奇怪,因为可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相对于那些可控大型核聚变反应堆的难点就在于体积太小了。

  在这样小的体积内,想要让核聚变点火成功并持续下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随着核聚变反应堆体积的缩小,那么其中配套的激光点火器,电磁场发生器,超导线圈等等一系列设备都必须跟着缩小,并且还要保持住一定的性能强度。

  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核聚变反应激活,同时维持下去。

  说简单点,就好似一辆轿车,缩小到玩具车大小,但还要保证拥有三轮车级别的动力。

  这就是可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的技术难点。

  有一说一,这个技术难点实际上比当初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持续运转还要难上不少。

  但赵小侯本身现在的实力就足够强大,智商不知道有多高了,再加上本身只是对一套残缺的设计图进行补全,这个难度反倒又降低了不少。

  因而在卡了一天之后,赵小侯就转换思路,对超导材料进行了新一轮的研发。

  现在核聚变反应堆里使用的常温超导材料就是他之前研制出来的。

  因而他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研发,难度也是小上很多。

  用了半个月时间,他研发出一款常温超导材料。

  这种常温超导材料能够让电磁场发生器在更小的体积基础上,制造出更强的束缚电磁场。

  同时其也能够应用到激光点火器上,使得激光点火器的体积大幅缩减。

  这就完美解决了可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最后的难点。

  赵小侯之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可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图全部补全。

  等他全身带着愉悦走上地面的时候,李飞看到他就知道赵院士这段时间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

  不然他不会表现得那么高兴。

  “李飞,赵如安,你们知道吗,今天应该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新起点。”

  虽然有些研究上的事情,赵小侯没法给李飞两人说,但坐在食堂里吃饭的时候,赵小侯还忍不住说了几句。

  对于赵小侯的话,李飞和赵如安两人都有些不太懂,但也知道赵院士这次恐怕是搞了个大的。

  “踏娘的,这几年诺奖为啥不颁给我?”

  吃了几口土豆炖牛腩,喝了两口白酒,赵小侯忍不住又说了几句。

  对于这几年,诺奖居然没有一次颁奖给他,他心里是有点怨言的。

  虽然说他已经得了两次诺奖,但再拿几次诺奖,他也不会腻的。

  因为每一次获得诺奖,系统都会给予丰厚的奖励。

  这一点他是最看重的,至于诺奖本身的荣誉以及奖金,他倒是无所谓了。

  要说这几年的诺奖颁给他,谁也说不出话来。

  因为他搞的研究,其分量之重,拿个诺奖也属于正常。

  譬如锗碳芯片。

  虽然他没有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任何一篇与锗碳芯片有关的论文,但他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是发表了几篇的。

  至于锗碳芯片现在的影响力自然不用多说,不少国家都迫于丑德拉斯的压力而拒绝进口锗碳芯片。

  这就足以证明锗碳芯片的影响力了。

  至于锗碳芯片对人类发展的好处,明眼人都是能够看出来的。

  虽然很多国家不允许进口锗碳芯片,但实际上很多国家的科研机构都想方设法暗中偷运了一批安装有锗碳芯片的电脑回去研究。

  至于更多的国外科研机构更是出高价,暗中购买了一批市面上工艺规格最高的65纳米锗碳芯片回去,自己组装了一批电脑充当伪超算使用。

  实际上,就这批65纳米锗碳芯片组装出来的伪超算,其算力可要比他们现在最强的超算高出好几倍。

  当然,他们自己也知道,按照硅芯片方式组装出来的超算,在算力以及运算结构上肯定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种新的芯片,其本身是需要一种新的运算结构或者系统来匹配的。

  他们并不知道赵小侯为这种锗碳芯片匹配的是混沌海系统。

  也只有混沌海系统才能够让锗碳芯片发挥出最大的性能。

  但他们也在想方设法研制出一种匹配锗碳芯片的底层系统。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也足以证明锗碳芯片较之硅芯片的优越性。

  至于如何制造锗碳芯片,不知道有多少硅芯片行业的科研人员将赵小侯在大夏国内发表的那几篇论文翻过去复过来的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但这都没用,至今为止,也没哪个实验室将锗碳芯片复刻出来。

  这主要是他们不知道制造锗碳芯片的关键在于超高频变频电磁场。

  当然,诺奖现在之所以不再颁给赵小侯。

  估计就是两点原因。

  其一就是赵小侯已经拿过两次诺奖了,再拿第三次的话,就有点过分了。

  当然,这是颁奖委员会的意见。

  其次就是诺奖本身还是会受到一些外界的影响。

  赵小侯的锗碳芯片可以说是切断了丑德拉斯抓住大夏喉管的双手,让大夏不再依赖硅芯片,倒是丑德拉斯在硅芯片出口方面损失极为惨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最新章节,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无限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无限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