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些演出罢了!我跟你说我在路上还遇到一个大同那边过来的戏班子,是一家子几口,挺可怜的,靠演出赚路上的花销,竟然演到我的话本。不过他们估计也是听说了一些段子,演得半半拉拉,我还给他们指点了一二。”
安永贞叹口气说道。
秦邵了解安永贞的心情。
毕竟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话本,被人盗走肯定不舒服。
秦邵先前不了解古代,一直以为古人没有防盗版的意识。
接触才发现,其实这个年代的文人,都有很强的版权意识,只是没法阻止盗版而已。
且这个时代的盗版书商要张狂程度比前世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宋代的盗版商就相当张狂,直接开启偷抢模式。
朱熹就是宋代盗版商最密切关注的作家。
要知道他的着作《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官方唯一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参考书。
他出名之后,但凡他写的书籍,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自然引起一些盗版书商的觊觎。
他写的《尹洛渊源录》、《四书或问》等书籍还没公开,书籍手稿就被人偷走了。
眼看白花花的银两要到手,却被人半路劫走,朱熹怎么会不恼怒?
直接报官,想让官方帮他追回,结果根本没用。
手稿传出去直接大面积盗版,根本刹都刹不住。
偷盗者被抓住了还很委屈,说是太仰慕朱夫子,才会那样做。
读书人的事情能算偷吗?
且朱熹报官说自己的书被盗版,而朝廷并没有关于对盗版这一事处罚的律条。
结果只能不了了之。
朱熹气得差点吐血,跟朋友抱怨自己损失太多银钱!
后来朱熹再写书,提前昭告,说如果谁要再偷他书稿,直接报官抢劫,不再按盗版论处。
那些书商才收敛了许多,要知道抢劫定罪那可是很重的。
再到后来,不少人写书都会到官府报备,目的让官府开证明说明这书是自己写的,自己才是主人。
还会在书上印“不许复版”、“不许凋印”,相当于: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盗版书商基本都是读书人,更是精明的读书人,他们的点子更多。
不少人盗版的时候还会将书籍改头换面。
秦邵曾经去书肆买书,想要一本李东阳主撰的《历代通鉴纂要》。
老板直接给他推荐一本便宜了几乎一半的书,说内容差不多。
秦邵打开,发现名字是《历代通要》,着书人:无锡秦夔。
他将李东阳那本就是九十二卷的书直接删减整缩成了二十八卷。
但因为便宜,买者很多。
并且为了吸引人,书商们还会将一些书籍名字改了,二次销售。
秦邵就见过一本话本名为《世家小姐私奔记》,打开后才发现其实就是《西厢记》。
这明代书商的脑子还真不是盖的!
说到底还是银钱的诱惑。
只要有巨大利益,就有人去冒险。
大明很多书籍,特别是一些宋代珍藏本那可是相当值钱的。
要知道钱谦益就曾卖了一本正版宋版书,用卖掉的钱为柳如是建了一座豪宅,可想而知宋版书有多值钱。
有文人视若生命的书籍,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就是“我遗子,惟一经”。
纵然书籍值钱,但开书肆其实也并非赚钱那么容易。
要不然,这上京这么多世家官绅都来抢这块蛋糕了。
秦邵这些时日调研,发现开书肆有利有弊。
利当然是市场潜力不小。
这个年代没有电视、手机,娱乐活动很少。
精神文化娱乐也就是看书、听听戏曲话本之类的。
尽管成本不低,但是这毕竟是上京,全国最多的中上精英分子集中在这里,不缺少文化人。
还有一点就是,开书肆不用交税!
是的,在大明卖书那是免税的!
《明史》:“明洪武:除书籍田器税,民间逋负免征。”
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那就是卖书的成本很高。
它不像前世,你开一书店,直接租了店面,装修好,直接进货卖书就行。
在这里大的书店,基本都是前面是门面书店,后面是印刷厂,前店后厂,书店既是卖书地儿,也是编辑部,还是印刷厂,完全就是资源垂直整合。
秦邵参观了不少书肆都这样,当然都是大书肆。
“自明,你真的要开书肆吗?这行当其实并没那么好赚。”
安永贞刚开始很兴奋,但是真正冷静下来却有些忧虑。
他写过话本,且跟不少书商有联系,对这个行业还算懂些,认为赚钱并不容易。
秦邵懂得安永贞的意思。
门面不算什么。
这年代对于做书肆这种生意的人,门面并不算大开销,问题就书籍印刷其实是个风险活
这年头基本都是凋版技术印刷。
凋版印刷就是先在一张薄纸上写上字,反贴在木板上,再把字刻出,然后在板上加墨印刷。
印刷一本书,基本就是个大工程,成本不低。
刻完版能印刷很多本,销量很好,还能赚钱。
如果销量差,基本都是赔本买卖。
很多书肆印刷书籍不仅要考虑耗材问题,还要养着不少凋刻师傅。
这些都是开销。
且如今的上京不说朝廷官方的印刷机构,就是民间印刷厂就有将近二十家。
主要分布在正阳门内大街、刑部街、宣武门里、崇文门里、太平仓、国子监前等处。
这些都算是不错位置。
这些印刷厂基本都是书肆、印刷厂一体的模式。
刻书主要是经、史、子集、诗文等科考类的书籍以及销量比较好的黄历等,当然也有一些话本,基本都是早期比较出名的。
这些话本印沓出来,其实也就是为了引流。
另外,就是这些话本都是传播比较广泛、耳闻目详的,相比较容易卖出去。
言情小说吧免费阅读
秦邵如果开书肆印刷跟这些书肆一样的书,作为新书店根本没有太多优势。
且这些书肆已经开了多年,手里有很多畅销书籍的凋刻版,店里缺了,直接印刷就行。
他作为新书肆,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顾客人脉上根本无法跟这些书肆竞争。
没有自己的优势,生意就很难赚钱,书肆也就很难存活下去。
也难怪安永贞兴奋了片刻,就表现出忧虑的状态。
秦邵也想到了以前看过一些穿越小说,一些穿越者改进印刷术,采用什么活字印刷之类的。
他也考虑过这件事。
只是觉得很难实行。
纵然这个时期,西方一些地区好像已经开启大规模的活字印刷,但是情况天不一样。
他们只有26个字幕,拆装组合起来那叫一个简单方便。
汉子字库太大量,一本《论语》下来一万多字,这样的工作量……
就秦邵所了解,大明这里先前也试验过活字印刷,最后不了了之了。
最重要的是制作那么多字模,还是铜制的,这成本可不是民间书肆能承受的。
“自明,要我说这书肆咱们不开了,干脆你还像先前经营我那话本一样,咱们找人排练,赚个小钱就行!”
安永贞看秦邵半晌不语。
觉得这事难办,直接劝道。
他这人没有太大野心,就写写话本,能顾住生活就行。
就先前秦邵采用那方法,对他来说,赚的那些钱已经足够生活了。
“书肆还要开,话本也要排练,两者都要做!”
秦邵下了决心说道。
安永贞叹口气说道。
秦邵了解安永贞的心情。
毕竟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话本,被人盗走肯定不舒服。
秦邵先前不了解古代,一直以为古人没有防盗版的意识。
接触才发现,其实这个年代的文人,都有很强的版权意识,只是没法阻止盗版而已。
且这个时代的盗版书商要张狂程度比前世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宋代的盗版商就相当张狂,直接开启偷抢模式。
朱熹就是宋代盗版商最密切关注的作家。
要知道他的着作《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官方唯一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参考书。
他出名之后,但凡他写的书籍,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自然引起一些盗版书商的觊觎。
他写的《尹洛渊源录》、《四书或问》等书籍还没公开,书籍手稿就被人偷走了。
眼看白花花的银两要到手,却被人半路劫走,朱熹怎么会不恼怒?
直接报官,想让官方帮他追回,结果根本没用。
手稿传出去直接大面积盗版,根本刹都刹不住。
偷盗者被抓住了还很委屈,说是太仰慕朱夫子,才会那样做。
读书人的事情能算偷吗?
且朱熹报官说自己的书被盗版,而朝廷并没有关于对盗版这一事处罚的律条。
结果只能不了了之。
朱熹气得差点吐血,跟朋友抱怨自己损失太多银钱!
后来朱熹再写书,提前昭告,说如果谁要再偷他书稿,直接报官抢劫,不再按盗版论处。
那些书商才收敛了许多,要知道抢劫定罪那可是很重的。
再到后来,不少人写书都会到官府报备,目的让官府开证明说明这书是自己写的,自己才是主人。
还会在书上印“不许复版”、“不许凋印”,相当于: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盗版书商基本都是读书人,更是精明的读书人,他们的点子更多。
不少人盗版的时候还会将书籍改头换面。
秦邵曾经去书肆买书,想要一本李东阳主撰的《历代通鉴纂要》。
老板直接给他推荐一本便宜了几乎一半的书,说内容差不多。
秦邵打开,发现名字是《历代通要》,着书人:无锡秦夔。
他将李东阳那本就是九十二卷的书直接删减整缩成了二十八卷。
但因为便宜,买者很多。
并且为了吸引人,书商们还会将一些书籍名字改了,二次销售。
秦邵就见过一本话本名为《世家小姐私奔记》,打开后才发现其实就是《西厢记》。
这明代书商的脑子还真不是盖的!
说到底还是银钱的诱惑。
只要有巨大利益,就有人去冒险。
大明很多书籍,特别是一些宋代珍藏本那可是相当值钱的。
要知道钱谦益就曾卖了一本正版宋版书,用卖掉的钱为柳如是建了一座豪宅,可想而知宋版书有多值钱。
有文人视若生命的书籍,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就是“我遗子,惟一经”。
纵然书籍值钱,但开书肆其实也并非赚钱那么容易。
要不然,这上京这么多世家官绅都来抢这块蛋糕了。
秦邵这些时日调研,发现开书肆有利有弊。
利当然是市场潜力不小。
这个年代没有电视、手机,娱乐活动很少。
精神文化娱乐也就是看书、听听戏曲话本之类的。
尽管成本不低,但是这毕竟是上京,全国最多的中上精英分子集中在这里,不缺少文化人。
还有一点就是,开书肆不用交税!
是的,在大明卖书那是免税的!
《明史》:“明洪武:除书籍田器税,民间逋负免征。”
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那就是卖书的成本很高。
它不像前世,你开一书店,直接租了店面,装修好,直接进货卖书就行。
在这里大的书店,基本都是前面是门面书店,后面是印刷厂,前店后厂,书店既是卖书地儿,也是编辑部,还是印刷厂,完全就是资源垂直整合。
秦邵参观了不少书肆都这样,当然都是大书肆。
“自明,你真的要开书肆吗?这行当其实并没那么好赚。”
安永贞刚开始很兴奋,但是真正冷静下来却有些忧虑。
他写过话本,且跟不少书商有联系,对这个行业还算懂些,认为赚钱并不容易。
秦邵懂得安永贞的意思。
门面不算什么。
这年代对于做书肆这种生意的人,门面并不算大开销,问题就书籍印刷其实是个风险活
这年头基本都是凋版技术印刷。
凋版印刷就是先在一张薄纸上写上字,反贴在木板上,再把字刻出,然后在板上加墨印刷。
印刷一本书,基本就是个大工程,成本不低。
刻完版能印刷很多本,销量很好,还能赚钱。
如果销量差,基本都是赔本买卖。
很多书肆印刷书籍不仅要考虑耗材问题,还要养着不少凋刻师傅。
这些都是开销。
且如今的上京不说朝廷官方的印刷机构,就是民间印刷厂就有将近二十家。
主要分布在正阳门内大街、刑部街、宣武门里、崇文门里、太平仓、国子监前等处。
这些都算是不错位置。
这些印刷厂基本都是书肆、印刷厂一体的模式。
刻书主要是经、史、子集、诗文等科考类的书籍以及销量比较好的黄历等,当然也有一些话本,基本都是早期比较出名的。
这些话本印沓出来,其实也就是为了引流。
另外,就是这些话本都是传播比较广泛、耳闻目详的,相比较容易卖出去。
言情小说吧免费阅读
秦邵如果开书肆印刷跟这些书肆一样的书,作为新书店根本没有太多优势。
且这些书肆已经开了多年,手里有很多畅销书籍的凋刻版,店里缺了,直接印刷就行。
他作为新书肆,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顾客人脉上根本无法跟这些书肆竞争。
没有自己的优势,生意就很难赚钱,书肆也就很难存活下去。
也难怪安永贞兴奋了片刻,就表现出忧虑的状态。
秦邵也想到了以前看过一些穿越小说,一些穿越者改进印刷术,采用什么活字印刷之类的。
他也考虑过这件事。
只是觉得很难实行。
纵然这个时期,西方一些地区好像已经开启大规模的活字印刷,但是情况天不一样。
他们只有26个字幕,拆装组合起来那叫一个简单方便。
汉子字库太大量,一本《论语》下来一万多字,这样的工作量……
就秦邵所了解,大明这里先前也试验过活字印刷,最后不了了之了。
最重要的是制作那么多字模,还是铜制的,这成本可不是民间书肆能承受的。
“自明,要我说这书肆咱们不开了,干脆你还像先前经营我那话本一样,咱们找人排练,赚个小钱就行!”
安永贞看秦邵半晌不语。
觉得这事难办,直接劝道。
他这人没有太大野心,就写写话本,能顾住生活就行。
就先前秦邵采用那方法,对他来说,赚的那些钱已经足够生活了。
“书肆还要开,话本也要排练,两者都要做!”
秦邵下了决心说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最新章节,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无限小说网!
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最新章节,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无限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