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笑着说道:“微臣从莱州、海州带回来一些当地的海鲜,给陛下拉来一车,陛下要不要尝尝?”

  李二说道:“看看去!”

  众人来到殿外,只见双轮马车上绑着七八个麻袋。

  王远说道:“方兴,卸车!”

  “诶!”

  王远打开一个麻袋,说道:“陛下,杜伯父请干,这就是针梁鱼干,当初杜文建便是被这种鱼戳伤。”

  众人一人拿起一条,杜如晦闻了闻,说道:“味道有些特殊。”

  “这鱼干烧烤配啤酒最是美味,不过杜伯父牙口不好,恐怕是咀嚼不动了!”

  杜如晦冷哼道:“哼!老夫就算囫囵吞咽,也要吃上一条!”

  “哈哈哈……”

  李二指着其余袋子问道:“这些都是何物?”

  “螺肉干、蛤蜊干、扇贝丁以及各种鱼干。”

  李二挥手说道:“去请太上皇、皇后、太子、越王及长乐公主!诸卿都留下来尝尝!”

  “谢陛下!”

  李二做了个请展示的手势。

  王远说道:“陛下,那微臣去尚食局了。”

  叫来几个侍卫把海鲜扛到尚食局,让方兴和狗蛋先回去。

  指挥着一众厨娘膳夫,做了顿海鲜大餐。

  回到甘露殿,因为人多,采用分餐而食。

  王远与老皇帝等人见礼之后,说道:“太上皇,多日不见还是那么硬朗!”

  老皇帝笑道:“天下就属你嘴巴甜,跟抹了蜜似的!来,坐到朕身边!”

  李二说道:“诸卿都坐吧!”

  “谢陛下!”

  众人落座,王远拿起身前一条马步鱼干,说道:“诸位,这针梁鱼干需趁热食用,凉了就咬不动了。”

  李二说道:“父皇、诸贤卿,都尝尝!”

  “二圣请!”

  老皇帝和李二动口之后,众人才尝了起来。

  老皇帝开口说道:“咸中带甜,味道独特,只是太有嚼劲,朕都有些嚼不动了。”

  王远说道:“太上皇尝尝这些海螺肉和蛤蜊肉,都是用水泡发过的,口感脆嫩,鲜美的很。”

  众人尝了尝,都赞不绝口。

  老皇帝举杯,说道:“果然美味!二郎、诸卿,胜饮!”

  “二圣请!”众人举杯痛饮。

  王远拿起身前的一大玻璃杯的啤酒,见到对面的李丽质也拿起一杯橙汁欲饮,王远朝她挤挤眼睛,扮了个鬼脸。

  李丽质俏脸一红,扭向一边。

  放下酒杯,李二喊道:“奏乐、起舞!”

  内教坊的歌伎、舞伎、乐师涌了进来。

  音乐响起,舞伎跳了起来。

  歌伎唱道:“太平无事,四边宁静狼烟眇……”

  李二斜眼看向王远,问道:“王爱卿,这首词可有印象?”

  “啊,呵呵,陛下,微臣有点印象,但记不清了。”

  “哼哼,你记不清了,朕可清楚的很!上次朕让百官写奏表,你就写了这个凑数,可是觉得朕不会责罚于你?”

  “嘿嘿,陛下,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在二圣的带领下,军队战无不胜,百姓安居乐业,国力逐渐走向富强,此乃盛世的前兆啊!微臣确实想不出什么章程,只好写了首词来歌功颂德。”

  “你还歌功颂德?岂不知居安思危的道理?”

  “是是是,陛下深谋远虑,忧国忧民,微臣是万万不及。”

  李二狠狠瞪了他一眼,这小子就会拍马屁,说的李二都老脸通红,可不能让他再说下去了,便不再理他。

  众人都掩嘴偷笑,谁都知道这俩人一见面就互怼。

  乐曲舞蹈还在继续,众人目光投向场中嫚妙的舞伎。

  王远透过空隙看到对面吃的满嘴流油的小胖子李泰,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什么。

  一查资料,果然看到海州和楚州竟然是李泰的封地,贞观二年李泰改封越王,封地多达二十二州,并且还“不之官”,同时受封的皇子李恪,封地只有八州。

  今年李泰在任扬州大都督的同时,又兼任了左武候大将军,仍是不之官,可见李二对李泰的宠爱。

  此时一想,自己下辖的几个州,原来只有戴州才是无主的,其他的都是李二儿子的封地,李二这个老狐狸,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也怪自己没早查资料,好在这个时候李二的几个儿子年纪尚小,现在还不晚,自己可以慢慢布局。

  吃饱喝足,众大臣告退离开。

  此时已是戌时,大约夜里九点多,坊间早已宵禁。

  出了皇城,各家仆人起来马车,众人互相告别。

  眼睛一闭一睁,一夜又过去了。

  翌日,王远只好早起去上朝。

  李二说起了张蕴古一案,并诏令,京畿之地死刑犯处决之前必须五覆奏,其他州仍是三覆奏。

  退朝之后,魏征和戴胄到刑部提审张蕴古,张蕴古本应关进大理寺,但考虑到其大理寺丞的身份,为了避嫌,所以被李二关进了刑部大牢。

  王远无事则到了学校去看了看,小学已经走上了正轨,主要是看看中学。

  如今有的学生已经上到了初中二年级,这时的课本也加上了物理。

  王远听了堂课,觉得老师教的真不咋样,关键是这些老师都是一知半解。

  于是王远就在学堂代课,专门教初中物理。

  得知王远开始授课,朝中一些大臣没事的时候就打听王远几时授课,到了时间他们就结伴而来,到课堂后面旁听。

  王远也乐意教给他们,反正初二的学生才十几个人,再加上几个旁听的老师也不足二十人,那些官员愿来就来。

  在听了一堂课之后,一些官员就没了兴趣,他们以为只是教一些格物之学。

  李二得知之后,诏令工部、将作监、少府监的官员需熟读物理书,每年都会考试,考试成绩将做为官员的政绩参考。

  从此以后,那些部门的官员只要是不值守、不公干的官员每天都结伴去学校上物理课,不管是否是王远的课,都按时去上课,以至于这些官员都有一份课时表。

  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了将近十年,直到两年之后,这几个部门的官职岗位被贞观学校的学生逐渐取代,那些外来旁听的官员才渐渐减少。

  而数日之后逐渐加入了实验课,这种生动有趣的实验课顿时在朝堂中传播开来,又引来一大波的官员前来旁听观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最新章节,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 无限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无限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