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没改完的地方,稍后刷新,没有这几行的时候再看!】

  【还有没改完的地方,稍后刷新,没有这几行的时候再看!】

  【还有没改完的地方,稍后刷新,没有这几行的时候再看!】

  【还有没改完的地方,稍后刷新,没有这几行的时候再看!】

  【还有没改完的地方,稍后刷新,没有这几行的时候再看!】

  【还有没改完的地方,稍后刷新,没有这几行的时候再看!】

  【还有没改完的地方,稍后刷新,没有这几行的时候再看!】

  第一百八十五章我招抚我自己!

  说小琉球是虬龙死后所化,还恰好黑龙王座下的虬龙。

  这些荒唐的传言,自然是冯一博在碰瓷了。

  说来还很有趣,冯一博竟然并非完全胡说。

  而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依据。

  “琉球”这个名字,有据可查的记载,就是从“流虬”两字演变而来。

  在隋朝时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

  朱宽出海后,在东海见到一片岛屿,好似一条虬龙流于海面。

  于是就称呼其为“流虬”。

  之后传来传去,就成了“琉球”、“流求”等等。

  没错,流求的称呼也是从此而来。

  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流虬指的就是澎湖以东、倭国以南,包含流求和小琉球等。

  一大串岛屿的统称。

  后来随着航海发现,再加上小琉球成为了中原藩属,流求慢慢也列入澎湖宣慰司。

  为了区分,才用不同的文字表述。

  一个记作流求,也就是冯一博现在的地盘。

  大魏只当上面都是生番,还未开化。

  另一个岛屿众多,但都偏小,于是记作小琉球。

  也就是如今的小琉球国。

  小琉球国虽历经几百年变迁,从原本的三个小国,统一成为小琉球国。

  但一直以来都是中原藩属。

  冯一博正是因为本身职务的便利,看到了这些资料。

  觉得流求和小琉球,明明是一个出处。

  于是灵机一动,就找了这么个借口出兵。

  当然,这次他让流求高调出兵。

  除了一贯敌视倭国的政策,要过去解救受到倭国侵略的小琉球,顺便捡个便宜,占个地盘之外。

  还因为冯一博有一个大胆的计划。

  这个计划如果成了,整个东海的格局,都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会上,听完北地王子腾的例行战报。

  朝堂众臣又讨论了山东两府旱灾的抚恤等事。

  到最后,才轮到海外事。

  侍班大臣出列,持本高声宣读:

  “下一事,东海小琉球国战事再生变化。”

  每次朝会内容,都是内阁拟定,并提前和景顺帝沟通过。

  一般的事务,内阁和皇帝商议着,就随手处置了。

  只有需要在朝会上讨论的事,才会被拿到朝会上讨论。

  例如边事,或是自然灾害。

  小琉球是大魏藩属,因此也归到边事里面。

  “小琉球国于月前被倭国攻破国都,尚氏国主及一众臣属均被俘,押在倭国鹿儿岛。”

  这事之前的朝会讨论过一次,满朝文武都有些印象。

  当时的处置结果,申斥倭国,并暂停倭国朝贡。

  直到放还小琉球国尚氏国主,及一众臣属。

  “后又有自称东海黑龙王的势力,从流求出兵登录小琉球,将倭国入侵的三千兵卒歼灭。”

  这话一出,让满朝文武中,除各党大老外,全都有些迷惑。

  东海黑龙王之名,随着冯一博巧妙的化解了,福朗思牙的请求。

  并未出现在朝堂之上。

  当然,这个名字还是传倒了朝中大老的耳朵里。

  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罢了。

  可如今,这个名字再次出现。

  竟然还能把攻破小琉球国都的三千倭国精锐击败。

  就不得不让朝中大老们,稍稍重视一下了。

  当然,也只是稍稍。

  三千兵力,在他们看来,也就是一股强一点的倭寇而已。

  随便一个卫所的编制,都比这点人多。

  “此后这股势力占领,并宣布流求和小琉球,都在黑龙王治下。”

  占领两地,名号带王。

  这是要僭越称王吧?

  虽是在海外,若想建制称王,也要向大魏请封。

  其实对于大魏来说,这事很好办。

  等就行了。

  历来海外争端,都是以上疏请封结束。

  想必这次也不会例外。

  大魏文武对此还是有些优越感的。

  毕竟,天朝上国可不是自己封的。

  “他们警告倭国,若再有任何疑似侵掠行为,必让他们寸板下不得海!”

  这话一出,让刚刚还沉浸在优越感中的满朝文武都惊讶不已。

  一个海外的贼王,竟说出这样狂妄的话来?

  这是该说他霸气纵横,还是该说他不自量力?

  敢说出这样的话,几乎就是对整个倭国宣战!

  毕竟谁都知道,倭国都控制不了倭寇。

  但比起海外小国,怎么也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不过小琉球国的事,确实是倭国做的。

  所以这个黑龙王,警告倭国也没警告错人。

  冯一博如此做,自然是随时保留对倭出兵的可能。

  疑似侵掠的行为,那真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一堆。

  登倭作战,一直都在他未来的规划之中。

  侍班大臣宣读完毕,景顺帝便依照流程先问道:

  “诸位爱卿,对此可有良策?”

  这些消息,都是礼部将海外传来的消息整理而出。

  很多大臣对此还是第一次听闻。

  一时间,大殿中议论四起。

  过了一阵,景顺帝看了一眼身边宫人。

  那人立刻高声道:“诸位可有良策?”

  这时一人上前,拜在丹陛之下,问道:

  “此人占领流求和小琉球后,是否建国,是否建制称王了?”

  这人是冯一博的以前同僚,翰林院翰林侍讲学士邹一鸣。

  一般来说,朝会没他们什么事。

  因为他们本来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加顾问。

  皇帝有不懂的事,都会先问过他们。

  这次景顺帝公开问策,那满朝文武就都可以发言。

  邹一鸣显然不想放过露脸的机会,才会第一个出来。

  以期一鸣惊人。

  听他一问,立刻有礼部官员上前,回道:

  “回禀圣上,根据小琉球来求援的人所说,此人并未公开宣布建国,也没有分封建制。”

  说到这,那人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

  “至于称王,据小琉球那边说,黑龙王是他的f……”

  那人显然想说匪号,又觉得不雅,犹豫了一下,又改口道:

  “绰号。”

  这人是礼部官员,自然是冯一博现在的同僚,

  他名为刘新锁,此前负责小琉球使节团的就是他。

  也正因如此,这次的事又涉及小琉球,照旧例还是他来处置。

  “你说黑龙王不算称王,那对方宣布占领两处,将其合二为一,统称流虬。”

  邹一鸣看着刘新锁,拱手问道:

  “这个算不算国号?”

  刘新锁闻言摇头,显然他也看过资料,道:

  “流虬之名,古已有之,隋时就有的名字,自不算国号。”

  倒不是他为冯一博说话,而是刘新锁害怕。

  他害怕的是,这事是他负责!

  若是黑龙王已经上书就算了。

  现在黑龙王并没请封,那能拖就拖。

  不然他八成就是那个出使的倒霉蛋。

  若是黑龙王建国称王,那必然也要有人出使。

  他自然也不想去。

  因此刘新锁早有准备,对此据理力争。

  邹一鸣则是在赌这个黑龙王的野心。

  要是他分析出对方是建国称王,等对方真有了动作,他就可以借此一鸣惊人。

  两人你来我往,就开始对黑龙王建国的事辩论上了。

  邹一鸣先分析道:“会不会是海外蛮夷,黑龙王空有建国之心,但不知如何建国?”

  刘新锁立刻摇头,道:

  “此人据传出自大魏,只是无人知晓其真实身份,他本人也从未露面,都是两个女人帮他处置一切。”

  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

  似乎找到了方向。

  “一个称作黑龙婆,一个称作黑凤凰。”

  刘新锁笑着分析道:

  “你看,黑龙王也是这样的名号,一听就是匪类。”

  “那他手下的人,也是大魏百姓了?”

  刘新锁闻言顿时有些不自在,低声道:

  “据传,都是些海外移民吧?”

  邹一鸣闻言,顿觉自己有了方向。

  当下他伏于丹陛前,口中高呼:

  “启禀圣上,臣闻此人本是我大魏之民,如今却在海外装神弄鬼,还蛊惑沿海百姓随他出海!”

  “他先窃据流求,悄然经营,如今又借用神话人物,在海外妄启边衅,诛灭大魏藩属!”

  “其人在海外经营多年,陷入是偷偷移民海外,又大肆结交生番。”

  “如今又强占小琉球国,可见其野心不小,大魏不得不防啊!”

  这一堆帽子扣上,冯一博都觉得有些沉重。

  不过,细想下来。

  这个邹一鸣说的又都差不多。

  可惜的是,无论是景顺帝,还是张松越。

  对邹一鸣的话都没放在心上。

  只当做书生之言罢了。

  刘新锁这时为了自己不出使海外,也跟着伏在丹陛前,高声道:

  “邹学士一心为国,只是也有些言过其实了!”

  “臣觉得,这个所谓的黑龙王,不过是大魏一海商罢了。”

  “传闻他与倭寇有血海深仇,因此处处与倭国为难,从未对大魏有过任何不利。”

  “甚至还同泉州卫水师,多次合作围剿过倭寇。”

  景顺帝听两人陈述完毕,也不知可否,而是看向一边,道:

  “老师觉得如何?”

  张松越早知道皮球最终还是会踢过来,当下便上前一礼,道:

  “启禀圣上,臣对海外事亦知不多。”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

  “不过,前阵子福朗思牙那事,冯郎中处置的很好。”

  说完,他就转身看向后面,道:

  “冯郎中,既然你专司海外一应事务,这小琉球的事,你也说说吧。”

  冯一博听到点名,立刻出列施礼。

  张松越笑着问道:“你可有什么想说?”

  冯一博也不推辞,笑着道:“弟子倒是有个想法。”

  “哦?”

  张松越有些惊讶。

  本来他只是小小为难冯一博一下,以敲打敲打他。

  让他知道知道自己的不满。

  没想到,他竟还大言不惭。

  说有办法。

  张松越笑眯眯道:“不妨说来让圣上听听。”

  “弟子觉得,这东海黑龙王既然能击退,侵占小琉球的倭国,又从未侵扰过大魏。”

  “可见是在海外有一定实力,又对大魏亲善的势力。”

  “我大魏虽不屑海外最尔小国之事,但若有人可以为我们守护海疆,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弟子想说的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主动招抚这个黑龙王呢?”

  没错,这就是冯一博的计划。

  他要借机在海外立国。

  并且得到大魏的认可,成为大魏藩属,达成朝贡关系。

  “臣冯渊得圣上看重,忝为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兼任鸿胪寺右少卿,专司海外一应事务。”

  说到这里,冯渊也不推让,就直接道:

  “愿为大魏出使东海,招抚这个黑龙王!”

  冯一博敢让人夺取小琉球。

  除了顺势而为之外。

  他想要的做的,就是给“黑龙王”这个马甲,套一个正式的身份!

  若是别人出面,难免有暴露的风险。

  他自己招抚自己,可操作的余地就太大了。

  而且以他的身份,出使东海,也是顺理成章。

  再加上,他也早就想去一趟。

  实地考察一番,把管理制度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正。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扩张计划。

  为将来,留条稳固的后路。

  张松越和景顺帝飞快对视,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讶。

  不过张松越只惊讶片刻,就对景顺帝微微点头。

  景顺帝自然明白,当即心中沉吟了一下,就开口赞道:

  “爱卿果然勇于任事!”

  “既然如此,便由冯渊钦差东海事,招抚黑龙王。”

  “如果他愿意献上国书,成为大魏海外藩篱,可以册封他为流虬王,并予以朝贡资格。”

  “爱卿果然勇于任事!”

  “既然如此,便由冯渊钦差东海事,招抚黑龙王。”

  “如果他愿意献上国书,成为大魏海外藩篱,可以册封他为流虬王,并予以朝贡资格。”

  “爱卿果然勇于任事!”

  “既然如此,便由冯渊钦差东海事,招抚黑龙王。”

  “如果他愿意献上国书,成为大魏海外藩篱,可以册封他为流虬王,并予以朝贡资格。”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无限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无限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