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阳。

  夜色如墨,压在这片尸焰弥漫的大地之上,沉得令人透不过气。

  它曾是李唐龙兴之地,“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皆是说它。

  唐宋以来号称北地重镇、兵家必争,山河拱卫,四塞通达,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咽喉要地。

  百年前,这里庙堂争鸣,商贾云集,文脉炽盛,一度被誉为“北地第一府”。

  晋祠碧水、汾河柳烟、十里书肆、百坊灯市......旧时风流仿佛犹在眼前。

  可如今,市肆塌、庙宇破、街巷枯空,风里不再有书声与箫韵,只有病骨交错的呻吟和火葬尸坑的焦臭。

  这座曾经的北地明珠,如今却化作尘土之都,炼狱之门。

  ......

  晋阳南郊,第三尸坑。

  浓烟滚滚,尸火熊熊。

  高楼之上,谢禛立于角楼檐下,一袭月白云纹袍服,黑氅翻卷如夜幕一角被风掀起。

  她的腰带金钑花隐入厚重的外袍中,墨发系缚,却仍有几缕随风拂动,在檐下檀木屏障的阴影中摇曳。

  她没有点灯,亦无随从喧哗,只身一人,立于高台,俯瞰整座疫城的黑火。

  下方尸坑之中,焦臭与腐气缠绕翻滚,宛若地狱开口,一具具尸首被疫医戴着厚布面罩推进火堆,皮肤炸裂、脓液迸溅,火光跳跃时人骨噼啪作响,如万鬼齐哭。

  谢禛静静望着,没有遮鼻,也没有后退半步。

  她的轮廓被冷风刻得如刃削,立在角楼栏杆之后,背脊笔直,不动如松。

  身后,副将脚步趋近,低声禀道:“启禀大人,马队自大同回援,第二批防疫药材已至西门驿站。另,有一道来自金陵的信——”

  他顿了顿,捧出信笺,“为谢府信使所持,封口完好,印鉴属实。”

  谢禛没有回头,似乎对“金陵”二字并无特别反应,只将右手从袖中缓缓伸出。

  副将将信递上:“二小姐亲笔所书。”

  谢禛终于转身,目光落在那信封上。

  一瞬沉默。

  风从她身侧掠过,将袖角高高扬起。

  她手指微一用力,将信封拆开,捻出那张薄纸——

  是曹家所制的“明绫纸”,纸色如雪,薄可映影,抖动间泛起细微的绢光。

  整张纸轻薄柔韧,却毫不洇墨,纤维以云蚕丝绞入,历七道手工锤浆,再经细筛定形、风火并制,乃金陵织造曹氏为宫中御用而秘制的绫面贡纸,一年仅制数百张。

  纸上墨迹尚新,笔力洒落潇洒,跃然纸上,分明是谢灵伊那副张扬不羁的字迹。

  谢禛指腹轻抚纸面,感觉到那一层独有的微涩——

  那是云丝与水绫交织出的脉络,唯江宁织造曹家能成此工。

  纸贵,墨香,更显来信者的轻狂任性:写封信,也得用金陵最顶级的纸张,才配她信中夸的那位“宁姑娘”。

  谢灵伊,金陵谢府,唯一的一位“二小姐”,她年少时曾负责教习过这孩子,不过谢灵伊天性不学无术,后来便也不教了。

  只是字迹她倒是还认得。

  谢禛目光略一凝,在“宁时”二字上停了一下。

  随后,信纸在她指下展开。

  字迹和文风皆是潦草而张扬,谢灵伊总是如此,仿佛写信的同时正端着酒盏,一手抖着扇子,笑嘻嘻地讲着不着边际的闲话。

  信中称宁时“奇思妙想、博识超群”,连金陵城最老成的医者的医术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甚至还说她“机巧之理皆通”,与那位天下名匠曹观澜亦是惺惺相惜云云。

  句句溢美,字字轻浮,仿佛是在闲说坊间趣事。

  谢禛面无表情,捻着信角将整封信一字一句看完。

  直到最后一句:

  “你自己多留心些,别再亲触病源——你可是我谢家独一份的谢禛,朝堂上那帮盯着你的人,巴不得你出点事呢。”

  字迹比前头更潦草了一些,却能看出最后一笔落下时,有轻微的迟疑。

  谢禛静默无言。

  风停了。

  她手指一紧,将那封信折好,重新收入袖中。

  副将低声补充:“信封封缄是今春改制的新式图印,信使衣饰也与府内一致,核实无误。”

  谢禛低头看了一眼火光映红的尸坑,声音平稳:

  “她倒是转性了。”

  副将一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无限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不记得欠下许多情债,我不记得欠下许多情债最新章节,我不记得欠下许多情债 无限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无限小说网